初秋时节,漫步在山东省平度市蓼兰镇的乡村街巷,但见道路洁净、庭院井然、绿水相映,一幅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画卷正从容铺展。这番美景,得益于蓼兰镇近年来以人居环境整治为笔,绘就的乡村振兴新图景。为持续擦亮乡村底色,蓼兰镇以“全域整治、全面提升”为目标,聚焦难点盲点,创新工作机制,推动乡村环境由表及里焕然一新,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显著提升。
党建引领,全民动员,从“旁观者”到“当家人”
“乡村振兴,环境是底色。这事光靠镇村干部‘一头热’不行,必须让群众成为主角。”蓼兰镇党委政府深谙此理。整治伊始,镇里便召开专题动员会,将任务精准分解为“三清一改”(清理生活垃圾、清理沟塘水渠、清理畜禽粪污、改变不良习惯),建立起“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党员包户”的三级网格责任体系,确保任务落实到每条胡同、每个庭院。
道理通了,行动才顺。各村利用大喇叭、村民微信群、宣传栏,广泛宣传环境整治的好处和政策。更关键的是,蓼兰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创新推行“党员带头、群众联动”模式。身穿红马甲的党员志愿者率先垂范,扛起铁锹、拿起扫帚,清理公共区域的杂草杂物、积存垃圾。看到党员干部干得热火朝天,村民们也坐不住了,纷纷拿起工具,从清扫自家庭院、规整房前屋后开始,主动加入到整治大军中。“看着党员们为咱村环境出力,咱自己家的事,哪能光看着?”一位正在清理巷道的村民说道。这种“身边人带动身边人”的方式,成功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实现了从“要我整治”到“我要整治”的喜人转变。
靶向发力,攻坚克难,让“死角”变“亮点”
“以前这塘沟里啥都有,一到夏天味儿就不好。现在清淤疏通,水变清了,看着心里也透亮了!”正在参与沟渠清理的村民老张感慨道。针对长期影响村容村貌的卫生死角和管理难点,蓼兰镇集中力量开展攻坚行动。
组织机械车辆对村庄周边、路域沿岸的陈年垃圾堆、建筑废弃物进行彻底清运;对村内外的河道、池塘、灌溉渠进行清淤疏浚,打捞漂浮物,清理边坡杂草,有效改善了农村水环境。同时,加强对镇驻地和沿街商铺的巡查,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督促商户维护好门前卫生、秩序和绿化,从细微之处提升整体环境面貌。针对农业生产废弃物,蓼兰镇还引导农户对秸秆、农膜等进行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杜绝随意堆放和焚烧,让人居环境整治与农业绿色发展相得益彰。
建章立制,常态管护,让“美景”永驻留
“打扫不易,保持更难。现在大家互相监督,谁乱倒乱扔都觉得脸上挂不住。”村民王大妈的话道出了长效管护的重要性。为避免“一阵风”式整治,蓼兰镇着力在“长效”二字上下功夫,构建起“日常保洁+定期评比+多元监督”的管护机制。
镇人居办每天进行常态化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拍照上传至工作群,明确责任、限时整改。各村每月开展“净美庭院”、“文明卫生户”评比活动,通过“晒一晒、比一比、评一评”,对先进家庭给予积分奖励,村民可凭积分到“信用超市”兑换生活用品,持续调动群众的参与热情。此外,蓼兰镇还配套完善了环卫设施,合理布局垃圾桶,配齐保洁员和清运车辆,确保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形成了“户集、村收、镇运”的常态化运行模式,切实巩固和拓展了整治成果。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这已成为蓼兰镇干部群众的普遍共识。下一步,蓼兰镇将继续深化拓展人居环境整治成果,结合不同季节特点开展针对性整治,同步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引导群众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推动镇域环境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蝶变,为绘就齐鲁样板美丽乡村新画卷贡献坚实的蓼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