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动手指,农资到家!“数字农具”助力农资供应保春耕
春耕备耕正当时,在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一个被当地老百姓称为数字农具的三位一体为民便民合作服务平台,为农户购买农资提供了诸多便利。农户在平台上动动手指,农资就送到了家门口。 该平台集生产服务、供销服务、信用服务等功能于一体。农户若要购买农资,在平台的供销服务一栏预购所需农资,由村两委定期集合全村所需农资线上统一下单,直供企业接收订单后统一配送上门。 在临洮县洮阳镇河口村,大三学生符宁娜的父母在外打工
作者:马希平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2-24云南腾冲:“腾越粮仓”春光好
腾冲市界头镇田园风光,摄于2月20日。 腾冲市界头镇田园风光,摄于2月20日。 腾冲市界头镇田园风光,摄于2月20日。
作者:符皓 徐俊 摄编辑:人民网-云南频道日期:2022-02-23河南汝阳:春耕时节育苗忙
2月22日,汝阳县柏树乡华沟村一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在育红薯苗。 2月22日,在汝阳县柏树乡华沟村,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给育苗红薯浇水。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是全国红薯生产大县,该县柏树乡素有红薯小镇之称,今年计划种植优质红薯2.6万亩。眼下正是红薯育苗的黄金时节,柏树乡田间地头到处都是农民辛勤劳作的身影,为新年红薯丰产丰收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康红军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2-23河北南和:“微工厂”助力群众家门口就业
2月22日,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河郭镇郄庄村村民在一家微工厂加工服装。 2月22日,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河郭镇郄庄村村民在一家微工厂熨烫服装。 近年来,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当地劳动密集型企业进驻农村设立微工厂,通过订单生产,实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作者:张驰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2-23青海互助:冰雪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2月20日,游客在卓扎滩原生态景区内体验雪上自行车。 2月20日,游客在卓扎滩原生态景区体验雪上摩托。 2月20日,游客在卓扎滩原生态景区游玩。 2月20日,游客在卓扎滩原生态景区游玩。 连日来,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的卓扎滩原生态景区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体验冰雪项目的乐趣。 景区所在的卓扎滩村曾是贫困村,近几年,村党支部组织带领村民发展生态旅游及冰雪运动,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吴刚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2-22云南江城:万亩茶园出新绿 春茶飘香采摘忙
航拍江城县勐烈镇牛倮河村万亩茶园。 航拍江城县勐烈镇牛倮河村万亩茶园。 茶农正在江城县勐烈镇牛倮河村万亩茶园采摘新茶。 近日,随着气温回升,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数万亩茶园开始吐露新芽,陆续进入采摘期,茶农们正抓紧时间,忙着采摘新春的第一捧新茶。 近年来,江城县把茶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重点产业来抓,通过有机肥代替化肥、绿肥覆盖种植等技术应用,努力推进县域茶产业绿色化、有机化发展,努力提升茶叶品质,不
作者:虎遵会编辑:人民网-云南频道日期:2022-02-22青海海南:牧歌嘹亮 “畜”势迸发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千百年来人们对草原牧区最动人的描写。 位于青海湖南岸的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被公认为全球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而随着再造一个畜牧业大州这一目标的实现,牧歌嘹亮、畜势迸发的场景得到最生动的展现。 近年来,海南州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生态畜牧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投资超过8500余万元,持续扶持牦牛藏羊科研基地、牦牛藏羊优质高效养殖示范点、牦牛标
作者:孙海玲编辑:农民日报日期:2022-02-21北京海淀:草莓成熟收获忙
2月20日,工作人员在北京百旺农业种植园草莓种植大棚采摘草莓。 2月20日,在北京百旺农业种植园草莓种植大棚,工作人员展示采摘的草莓。 2月20日,工作人员在北京百旺农业种植园草莓种植大棚养护草莓植株。 近日,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镇的北京百旺农业种植园种植的草莓进入成熟期,工作人员采摘草莓供应市场,也吸引市民前来采摘品尝。
作者:任超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2-21贵州:好雨知时节 黔地农事忙
2月19日,在贵州省从江县洛香镇上皮林村,农民驾驶农机在翻耕稻田。 2月19日,农民在贵州省从江县洛香镇上皮林村搬运蔬菜。 2月19日,在贵州省从江县洛香镇上皮林村,农民在蔬菜基地进行病虫害防治。 当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节气,贵州各地农民抢抓农时,犁田翻地,育苗播种,田间呈现一派繁忙景象。
作者:杨文斌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2-21江西鹰潭花桥:移民住新家 开启新生活
还是新家好,安全、干净、暖和!农历虎年春节期间,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文坊镇674户库区移民,搬进了期盼已久的新居。 大门上贴一个大大的福字,屋檐下挂两个红彤彤的大灯笼移民熊加仁将自家的新房布置得喜气洋洋。看着新房,他咧开嘴笑着说,以前住小平房,过年聚会时人多,房子太挤了,今年搬进了两层半的安置房,就像一套小别墅,再多客人来都方便。 江西鹰潭市花桥水利枢纽工程是列入全国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的重大水利工程
作者:吴鹏泉 徐迎华 张旭编辑:中新网日期:2022-02-18河南宝丰:草莓成熟 乐了市民 富了农民
游客在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闹店镇西牛村大棚内采摘草莓。 果农在大棚内忙碌。 果农在大棚内忙碌。 近日,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闹店镇西牛村大棚内的草莓相继进入采摘期。一垄垄草莓生长茂盛,长势喜人,绿油油的草莓植株上红果点缀,市民在大棚里来回穿梭,采摘新鲜草莓。
作者:尚明桢 何五昌编辑:人民网-河南频道日期:2022-02-18安徽庐江:人勤春来早 小麦田管忙
农民们正在进行小麦病虫害化学防治作业。 农民们正在进行小麦病虫害化学防治作业。 农民们正在进行小麦病虫害化学防治作业。 2月16日,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白湖镇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大田里,农民们正在进行小麦病虫害化学防治作业。 随着天气逐渐转暖,该县57万亩小麦、油菜等农作物进入关键生长期,农民们抢抓农时进行除草、施肥等田间管理,拉开春耕备耕大幕。
作者:赵越、左学长编辑:人民网-安徽频道日期:2022-02-18浙江湍口镇:“三服务”到田头 护航春耕备耕
2月16日,杭州市临安区湍口镇三服务小分队的农技专家叶立前(中)和党员志愿者(右)在迎丰村的一处草莓种植园进行走访和农技指导。 2月16日,杭州市临安区湍口镇三服务小分队的农技专家叶立前(右)和党员志愿者(中)在迎丰村的一处苗木基地进行走访和农技指导。 2月16日,杭州市临安区湍口镇三服务小分队的农技专家周昌豪(右)在龙口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与负责人交流,了解菌菇长势并进行技术指导。 连日来,浙江
作者:徐昱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2-17宁夏韦桥村:乡村振兴春满棚 桃花盛开春来早
2月15日,青铜峡市大坝镇韦桥村村民李文会在日光温室为桃树疏果、剪枝。 2月15日,青铜峡市大坝镇韦桥村村民沙新民在日光温室为桃树疏果、剪枝。 2月15日拍摄的青铜峡市大坝镇韦桥村的日光温室(无人机照片)。 立春过后,宁夏青铜峡市大坝镇韦桥村的20多栋现代化日光温室内绿意盎然,农户在大棚里忙碌,为桃树疏果、剪枝。 近年来,韦桥村积极发展日光温室果蔬种植,结合乡村游,采摘体验等项目,建成1500
作者:王鹏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2-17陕西郝家桥村:“农村楷模”焕发振兴新动力
郝家桥村位于陕西省绥德县张家砭镇,是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深处的一个普通乡村。抗战时期,在绥德地委的领导下,郝家桥村积极响应党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号召,在大生产运动中表现突出,被誉为绥德分区的农村楷模。 2014年,作为重点贫困村,郝家桥村贫困发生率30.7%。脱贫攻坚战以来,这个在革命年代留下红色印记的陕北山村,紧跟时代步伐,争做排头兵,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扶下,郝家桥村党支部带头谋发展、兴产业,
作者:吕晶编辑:《党建》杂志日期:2022-02-17山东黄三角:盐碱地上长出了“金疙瘩”
春耕在即,位于山东省东营市的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内,罗守玉一大早就赶到试验基地准备农资。他指着一块展板告诉记者:那天,总书记就是从这儿往田里走。 2021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考察调研。总书记勉励大家:18亿亩耕地红线要守住,5亿亩盐碱地也要充分开发利用。如果耐盐碱作物发展起来,对保障中国粮仓、中国饭碗将起到重要作用。 虎年新春,黄三角农高区步
作者:邱海峰 李 蕊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期:2022-02-16贵州:春回大地 不误农时
2月15日,村民在贵州省榕江县车江坝区劳作。 2月15日,村民在贵州省三穗县桐林镇坦洞村田间收获蔬菜。 2月15日,村民在贵州省剑河县岑松镇南高村田间劳作。 立春过后,随着气温逐渐回升,贵州省各地有序推进农业生产工作。农民抢抓节气,不误农时抓紧劳作,田间地头一派忙碌景象。
作者:杨文舒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2-16河南兰考:一个黄河岸边村庄的蝶变
老吴家搬进村里盖的新房了俺家也能种阳光玫瑰了1月20日,是二十四节气的大寒。河南省兰考县闫楼乡郭西村协商议事室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正在梳理2021年有事好商量平台开展以来的经验和做法,谋划着今年要办的几件事。这个位于黄河岸边的村庄,室外寒风呼啸,室内温暖如春。 在郭西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广场,有一个十分醒目的幸福郭庄的影背墙。这面墙蕴含了郭庄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原来的空心院化身乡风文明广
作者:李军涛 陈冰清 王有强编辑:人民政协报日期:2022-02-16【新春走基层】化屋村火起来了
春节假期,一场少见的大雪让贵州的西北部银装素裹、分外妖娆。静卧在乌江北岸的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却自成天地,路边的三角梅花团锦簇,灿烂又热情。记者沿着新修的旅游公路、迎着微微寒风走进这个小村庄,火红的灯笼随风摇曳。 去年虽受到疫情影响,但收入还不错,比在外面打工好。以前长期在外务工的赵玉学夫妇回到村里开农家乐,一年存了3万多元。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在家有了不错的收入,孩子学习成绩也提高了。赵玉学
作者:吴秉泽编辑: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日期:2022-02-15【新春走基层】温室大棚笑声朗
走进位于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李店镇狮子庄村的河南满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设施蔬菜基地温室大棚,蔬菜清香扑鼻而来,绿意盎然温暖如春。 姐妹们加把劲儿啊!雪天路滑,可不能耽误超市的订单。下午3点多,在基地入口处的1号温棚里,一个个硕大的五彩灯笼挂满枝头,承包户张琳正和工人们一道儿采摘彩椒,干得热火朝天。由于棚上盖着厚厚的保温棉毡遮挡了光线,棚内夜色浓重,大家伙儿只能摸黑摘菜,星星点点的头灯下,彩椒更加鲜艳诱
作者:夏先清 杨子佩编辑: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日期:2022-0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