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丛林:村里的金针菇“智能造”
12月15日,在位于丛林镇绿水村的现代化农业智能工厂的恒温恒湿生产车间内,金针菇在智能设备的照料下快速生长。 12月15日,在位于丛林镇绿水村的现代化农业智能工厂内,一名技术工人在进行金针菇菌种的转接和培养。 12月15日,在位于丛林镇绿水村的现代化农业智能工厂内,工人在流水线上采收金针菇。 12月15日,在位于丛林镇绿水村的现代化农业智能工厂内,刚刚采收的金针菇在流水线上分包过秤。 12
作者:刘潺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12-17河北滦州:特色种植助农增收
12月16日,滦州市茨榆坨镇建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在大棚内采摘葡萄。 12月16日,滦州市茨榆坨镇建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在大棚内采摘葡萄。 近年来,河北省滦州市茨榆坨镇采取基层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规模化发展果蔬等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助力农业增效、村集体和农民共同增收。据介绍,目前该镇建设高标准温室大棚1300亩,年收益达200多万元。
作者:杨世尧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12-17山东阳信:特色养殖助农增收
12月16日,阳信县河流镇牛腾雨村养殖合作社饲养员在搅拌饲料。 12月16日,阳信县河流镇牛腾雨村养殖合作社饲养员为马投喂饲料。 12月16日,阳信县河流镇牛腾雨村养殖合作社饲养员在清扫马棚。 近年来,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河流镇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养殖产业,实施养销一体的经营模式,合作社养殖的马、驴年出栏量达200多头(匹),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作者:刘玉和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12-17兰州西固: 韭黄丰收
12月15日,在兰州市西固区张家大坪村,农民展示刚收割的韭黄。 当日,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第四届韭黄开镰丰收节拉开帷幕,西固区张家大坪村种植的韭黄成熟开镰。韭黄种植是张家大坪村的特色支柱产业,种植面积500多亩。 12月15日,在兰州市西固区张家大坪村,农民在整理韭黄。 12月15日,在兰州市西固区张家大坪村,农民在收割韭黄。 12月15日,在兰州市西固区张家大坪村,农民展示刚收割的韭黄。
作者:范培珅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12-16河北滦州:冬小麦封冻水灌溉忙
12月15日,河北省滦州市一家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在采用微喷灌设备给冬小麦浇灌封冻水。 12月15日,河北省滦州市一家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在采用微喷灌设备给冬小麦浇灌封冻水。 时下,正值河北省冬小麦浇灌封冻水时节,广大农民抢抓农时适时给冬小麦浇水,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作者:杨世尧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12-16黑龙江大同:党建网格织出和美村屯
进农户、拉家常、化解矛盾自从成为网格员,王双每天忙着入户走访,小到民情收集,大到矛盾化解,随处可见她忙碌的身影。王双是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葡萄花村西北屯村民,像她这样的网格员,已成为大同区各村一道群众点赞的暖心风景。 近些年来,立足当地农业区实际,大同区在全区推行村屯党小组的三级党建网格,有效整合乡村党建、综治等部门职能,凝聚工作合力。党建网格在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得到党员群众
作者:孙昊雨编辑:中国组织人事报新闻网日期:2021-12-16甘肃民勤戈壁温室“水果西红柿”解锁乡村惠农“密码”
12月14日,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红旗谷现代农业产业园,温棚内水果西红柿长势良好。 马爱彬 摄 好吃!瓤沙、汁多、味甜这就是儿时的味道。走进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红旗谷现代农业产业园,温棚内红像玛瑙、绿似翡翠、黄如琥珀的水果西红柿在绿叶的掩映中煞是喜人,它们勾起了民众心底记忆。 历经三年打磨,该产业园实现水果西红柿标准化量产,并晋级为网红产品,走出了一条精品农业创新之路。这些水果西红柿不仅外观好看,行
作者:马爱彬 崔琳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12-15河南光山:粉条飘香富农家
近年来,河南信阳光山县采取资金扶持、信贷支持等方式,鼓励村民将传统手工纯红薯粉条手艺推广传承发扬,既做强了地方产业特色,又解决了全县部分老人和妇女农闲就业难题。 据了解,村民们对粉条实行统一工序、统一包装、统一商标,通过电商销往全国各地。传统手工纯红薯粉条已经成为当地村民致富的重要产业。
作者:于思远编辑:人民网-河南频道日期:2021-12-15广西平南:巧手编出大产业
一名工人正在加工竹木芒编工艺品。人民网 吴明江摄 12月14日,在位于广西贵港市平南县平山镇的一家竹木芒编织制品生产车间,十余名工人正熟练地修剪编织条、扎制网笼、固定笼口和拎手。十来分钟后,一个灯罩就在工人的巧手翻飞之间诞生了。这些竹木芒编产品经过上色、烘干、挂牌、装箱等工序后,被整齐地摆放在仓库里,等待运输交付国外市场。 竹木芒编织产业是平山镇传统优势产业,生产的竹木芒编织制品有近九成出口到海外
作者:吴明江、郭振乾编辑:人民网日期:2021-12-15贵州黔西:生态草莓抢鲜上市
12月14日,村民在贵州省黔西市锦星镇白泥村生态草莓种植基地采摘草莓。 12月14日,村民在贵州省黔西市锦星镇白泥村生态草莓种植基地采摘草莓。 近日,贵州省黔西市锦星镇白泥村生态草莓种植基地一片繁忙,村民采摘草莓抢鲜供应市场。近年来,黔西市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在社区、乡镇按照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进行生态草莓种植,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经济,带动群众就业增收。
作者:范晖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12-15江苏盐阜:“仙草”石斛托起乡亲致富梦
11月24日,天气渐冷,而在江苏云梯仙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温室大棚内,阳光洒进大棚,温度宜人,营养液通过管道喷洒成雾,一株株铁皮石斛根茎交错、枝繁叶茂。 铁皮石斛种植项目落户云梯关村是省委驻响水帮促工作队从外地引进的重点帮促项目,占地总面积600亩,其中近200亩核心区包括创意种植棚、示范棚、组培加工中心等。响水县黄圩镇云梯关村党总支书记王兵介绍,该公司目前年产值5000余万元,云梯关村集体经济收
作者:夏恒瑾 杨亦周编辑:盐阜大众报日期:2021-12-14新疆莎车:冬闲学技能促增收
12月12日,在新疆莎车县戈壁产业园,村民参加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培训。 12月13日,在新疆莎车县城北街道,居民参加美容美发技能培训。 12月13日,在新疆莎车县城北街道,参加电焊培训班的居民进行实操。 12月12日,在新疆莎车县戈壁产业园,村民参加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培训。 冬闲时节,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开展科技之冬培训活动,帮助当地居民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培训活动开设林果修剪、畜牧防疫、设施农业病
作者:丁磊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12-14茶农卢花暖:传承手工制茶 带动乡亲致富
今年48岁的卢花暖是广西兴业县山心镇蓬塘村人。近年来,她凭借一手过硬的手工茶制作技术,从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成为当地致富带头人。 蓬塘村茶叶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达2000亩。但长期以来,因缺少自主品牌和深加工,当地茶农多以出售茶青为主,茶叶始终未能为当地村民带来理想收益。 2016年初,当地政府聘请技术人员对传统炒茶灶具进行改造,提高茶叶品质,邀请外地茶艺学校老师为茶农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卢花暖抓
作者:曹祎铭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12-13福建宁德:冬闲变冬忙 茶苗促增收
12月11日,在福安市甘棠镇厝坪村茶苗培育基地,茶农在扦插茶苗。 12月11日,在福安市甘棠镇厝坪村茶苗培育基地,茶农在翻新土地,准备扦插茶苗(无人机照片)。 12月11日,在福安市甘棠镇厝坪村茶苗培育基地,茶农在扦插茶苗(无人机照片)。 12月11日,在福安市甘棠镇厝坪村茶苗培育基地,茶农在扦插茶苗。 12月11日,在福安市甘棠镇厝坪村茶苗培育基地,茶农在扦插茶苗(无人机照片)。 福建省
作者:王志凌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12-13四川营山县:党建赋能“雁归来” 归雁经济“跑起来”
四川省营山县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政策做支撑、服务强保障,大力实施归雁计划,积极发展归雁经济,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党建促招引,让归雁愿意回 党委高位推动。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归雁经济,坚持以商招商、延链招商、示范招商联动,精准对接项目。支部牵线搭桥。加强行业商会、异地商会党组织建设,积极促成各个商会党组织、群体组织召开乡友座谈会;邀请在外乡友参加西部博览会、乡友返乡发展大会等重大活动,见证营山经济
作者:谢杰编辑:人民网日期:2021-12-13长汀 绿满荒山写传奇
长汀汀江国家湿地公园。丘嘉瑞摄(人民视觉) 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露湖村,当年的濯濯童山,如今满眼是绿。坐落在此的长汀县水土保持科教园里,21年前栽下的那棵香樟树,壮实挺拔,枝繁叶茂。 香樟树背后的故事一再被长汀人提起。道道年轮里,有沉甸甸的牵挂,也有诉不完的感念。 长汀,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山光、水浊、田瘦、人穷道出了当年的困境。习近平同志先后5次赴长汀调研、多次作出
作者:顾仲阳 颜 珂 王 浩编辑:人民网-人民日报日期:2021-12-10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丨帮扶不停步 群众更幸福
乌蒙大地,正开新局。 云南昭通,位于乌蒙山腹地,所辖11个县(市、区)中曾有10个是国家级贫困县,是全国脱贫人口最多的地级市。脱贫攻坚以来,当地因地制宜新建一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近36万搬迁群众住进新居。 一年多来,昭通在稳住就业、壮大产业等方面聚力施策,后续帮扶不停步,拓宽乡村振兴路,让搬迁群众有活干、致富有盼头,稳步过上幸福美好新生活。 稳住就业 18万群众有活干 跨县(区)安置是昭通的关键
作者:林碧锋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12-10河北唐山:打造蛋鸡全产业链助增收
12月9日,唐山市芦台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家蛋鸡养殖企业的工人在鸡蛋分装线上分拣鸡蛋。 12月9日,唐山市芦台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家蛋鸡养殖企业的工人在鸡蛋分装线上工作。 12月9日,唐山市芦台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家蛋鸡养殖企业的工人在鸡舍内工作。 12月9日,唐山市芦台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家蛋鸡养殖企业的工人在鸡蛋分装线上分拣鸡蛋。 近年来,河北省唐山市芦台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传统蛋鸡养殖优势,采用公司+
作者:杨世尧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12-10广西忻城:粤桂协作赋能乡村振兴
这是12月8日拍摄的广西忻城县一家粤桂协作的规模化肉牛养殖基地(无人机照片)。 12月8日,在粤桂协作三江口(忻城)茧丝绸产业园,工人在整理织造机上的蚕丝。 12月8日,在广西忻城县一家以竹篮编织为主业的粤桂协作项目生产车间内,工人在编织竹篮制品。 12月9日,在广西忻城县中医院,来自广东信宜市中医院的医生范伟(左前)与忻城县中医院的部分医生在进行交流。 12月8日,在广西忻城县城关镇民族
作者:曹祎铭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12-10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丨搬出黄河滩的日子
搬出黄河滩,舍家保安澜。门口能就业,日子更香甜。河南省濮阳县黄河滩区移民陈瑞平编了首打油诗表达自己搬迁两年来的感受。 陈瑞平的新家位于濮阳县习城乡政府所在地,她步行几分钟就到了工作的地点美施宝电器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代工企业,主要为一些知名品牌生产电扇、电暖气等家电。 美施宝电器有限公司的工人们在生产线上。新华社记者刘金辉 摄 34岁的陈瑞平是一名仓库管理员,负责货物统计、收货、发货等工作,她曾在
作者:刘金辉、杨金鑫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12-09
